投资中国
您的位置:首页 >教育 > 课堂 > 正文

对话|续写茶香传奇,90后非遗新人有一套

来源:扬子晚报 时间:2023-06-13 05:44:08

6月10日,文化和自然遗产日,“水韵江苏·非遗购物节”在盐城东台西溪文化景区启动, 8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892件非遗作品汇聚展示展销。其中,一杯清茶万般滋味,吸引众多游客“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”。采访中,90后“非遗新人”们与记者分享了他们与茶的不解之缘。

雨花茶:


(资料图片)

做好茶,从做农民开始

今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设立江苏分会场宣传展示活动。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中旬,苏州碧螺春、南京雨花茶和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,分别开展相关宣传展示推广活动。2022年11月29日,我国申报的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其中包括南京“雨花茶制作技艺”、苏州“碧螺春制作技艺”和扬州“富春茶点制作技艺”。

沁人肺腑、回味甘甜的雨花茶,走过路过不能不品一品。雨花茶手工制作技艺综合运用“抖、拋、揉、搓、抓、荡、扣”,及“推、抹”等工艺手法、集众多绿茶制作工艺于一身,所有这些手法和过程造化出雨花茶独特的色泽和香气,色泽绿润,内质清香鲜醇。

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6代,98年出生的陈陆宇虽是非遗新人,也在茶香中浸染许久。陈盛峰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、盛峰公司总经理。陆葵香是雨花茶制作技艺优秀传承人,夫妻俩被赞为“雨花伉俪”,在茶界传为美谈。陈盛峰告诉自己的孩子:“我们的幸福和欢乐都是茶带来的”。他和陆葵香给孩子起名叫陈陆宇,“茶圣”陆羽,字鸿渐,唐朝人。取其名谐音,表达对茶业人生的信念和追求。

炒茶的活儿辛苦又枯燥,如何做到“雨花茶几十年不走样儿,不走调儿”,其手工制作技艺传承的背后是几代人的传续和坚守。陈陆宇从小看大人们采茶、厂里的老师傅炒茶,手法都看在眼里。“小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写过几篇关于茶叶的作文,比如小学作文就写红茶与绿茶是怎样做成的,当时还得到奖项的鼓励。”

“做好茶,需要五到八年时间培养,才能把雨花茶炒成像松针一样。”从小耳濡目染,但在陈陆宇看来,在学校学习茶学,了解茶的营销和茶艺之道还不够,要从种植上学习根本。“做好一个农民,在田里干活种茶叶,这些都是做好茶叶的基础。”

在雨花茶文化园传播雨花茶文化的同时,陈陆宇也推出了自己做的创新系列,把雨花茶与花茶结合,用雨花茶的底料,发酵成红茶,用茉莉花窨制成雨花茉莉红茶,这次在非遗市集上也受到茶客的关注。

碧螺春:

走进直播间,让茶香飘更远

时间来到晚间十点多,随着最后一拨客人拎着心仪的茶叶离开,柳倩楠才结束了这一天的市集推介。洞庭东山下长大的她如今以过而立之年,父亲是碧螺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柳荣伟,母亲是茉莉花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毛少云,秘诀从小就熟稔在心。从鲜叶到干茶,碧螺春茶制作技艺全靠一双手控制,是至今中国茶中少有的、依旧保留传统纯手工制茶的技艺。上好的碧螺春干茶“条索紧实,卷曲如螺,满身披毫”,冲泡开来后,更是花香、果味扑鼻,喝上一口鲜雅清醇,足以回甘一整天。

2015年,大学毕业的她决定返乡跟随父辈制茶。“感觉做茶挺好的,感觉接触的人群、自己的心态都比较好,就是不急不躁的感觉,包括你面对的一些客户,他们也喜欢这样的感觉。”

纯手工炒制,250度茶炉滚烫,如何掌握火候奥秘?第一步高温杀青不戴手套,不出3分钟就被烫出满手水泡。寒来暑往,柳倩楠手上的水泡掉了又起,生生磨掉了十指上的“螺”,炒制出了碧螺春的“螺”。身为女孩的她为了确保茶香纯净,一不染指甲,二不涂护手霜。

作为茶中春使,碧螺春集形美、色艳、味醇于一体,在吴语中有着“吓煞人香”的诨名,如何使这一缕茶香重获人们青睐,飘得更远?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谋划新路径。柳倩楠大学毕业后在家里的茶厂做了七八年电商,去年2月开始做抖音直播。她自豪地告诉记者,“做电商很多年,直播间推广效果还是挺好的,我们今年上了李佳琦直播间,受邀去了李亚鹏直播间,让更多人了解碧螺春。”

左手组建团队,拓宽碧螺春茶线上销售渠道;右手研发新式茶饮,改进包装和丰富产品。全年发货,推出的碧螺茉莉花茶、碧螺春桂花红茶等新品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;定量、小型、标准化包装,让古老典雅的碧螺春茶走进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。柳倩楠还向记者展示了用碧螺春烹制的菜肴,这是由地处古镇东山碧螺景区的苏州江南茶文化博物馆研发,这里集茶文化展示、非遗文化研学体验为一体,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烙上洞庭山碧螺春专属的文化印记。越来越多如柳倩楠一样的90后正以新时代碧螺春制作技艺传人与时俱进的姿态,续写着“碧螺仙子”的千年茶香传奇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

标签:

相关阅读